狸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5章 大明皇朝不养闲人更不养几十上百万闲人(第1页)

近的冒着私离藩地的风险,亲自上门。

远些的书信频传。

恳请王兄王叔一定一定不吝赐教,京中那位到底是个什么章程啊?

连您这当亲叔的都这般,难道是还想再来一次……

削藩二字谁也未曾说出口,但该懂的都懂。

所以看着襄王的目光也都格外热切:“同在荆襄之地就藩,自然也该同气连枝。襄王叔跟京中一直往来甚多,若有何消息,千千万万跟侄儿透露一二。”

大家保持步调一致,别跟周王那老糊涂似的。自己不知祸福,还把大家伙连累得进退维谷。

王叔老糊涂?

呵呵。

在襄王看来,再没有比他堂叔朱有爝更精明的了。

早年老周王在世时,二堂叔为了争世子之位,拉着五堂叔上蹿下跳。闹腾得人死国除,只现任周王这个四叔一直与长兄老周王亲近。

后来老周王无嗣而终,三堂叔也已经撒手人寰。四堂叔不争不抢,就兄终弟及成了第三任周王。

现在才露出点丈量土地的苗头来,他又巴巴第一个投了诚。

但凡皇帝二侄子这脑子没坏,都知道厚待典型,号召天下诸王学而时习之。到时候别人怎么吃亏是别人的事,周王府在景泰一朝是受不了半点委屈了。

就恨!

被捷足先登的襄王心里暗骂老狐狸,面上却风雨不透。

只摇头苦笑:“本王哪有什么消息?不过是闻听周王叔苦荆襄流民多,无地附籍,竟将府上经年所获赏赐与自行购买之田庄悉数献上,心生感慨罢了。”

“做侄儿的,到底不如堂叔思虑周全,只好见贤思齐。琢磨着尽己所能,多少为大明尽些心思罢了。”

啊这……

来问话的顿住了。

吃到嘴里的肉,谁还愿意吐出来呢?

太祖爷都愿意看顾儿孙,愿意顾全亲亲之意。怎么到了这位手里就……

唉!

诸王长叹,有心团结襄王,借用他皇帝亲叔、三次差点登顶,还曾让给他天下的身份。所有宗室拧成一股绳,迫今上继续遵守太祖爷优待宗室的祖制。

偏襄王跟那滑不溜手的泥鳅般,竟是半点不接话茬儿。

且前脚过来的人刚走,后脚他就当了周王第二。

荆襄之地的其余王爵们懵了,赶紧照葫芦画瓢,也都纷纷上折子。

笑话!

新皇虽仁德之名传四野,可谁不知道他一年之内就达成了打赢京城之战、保住危亡国祚。计赚瓦剌,让百万人口的瓦剌精锐尽丧,变成大明蒙古省的伟大成就?

重武举、开海禁、在贵州试行改土归流。

迎回了上皇,也亲手干掉了上皇。并废其帝号,开除宗籍,连祖坟都没给进,只草草以民籍礼仪埋在了京西金山口。

所有跟着一起犯上作乱的,都受到了不同程度惩罚。

甚至代父下诏,告太庙废了嫡母。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