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7页(第1页)

程聪见他的神情便吃了一惊,再环视四周,看着古玩物事均一扫而空的御书房,愕然道&ldo;陛下!这……这……&rdo;随即反应过来,他在外面看到的那些大包小包逃往宫外的太监宫女们,立刻勃然大怒道&ldo;那帮奴婢,简直!简直!&rdo;他本是斯文人,即使是一时惊怒交加,也挤不出一句骂人的话。朱允炆挥了挥手道&ldo;是朕让他们拿着东西离开的,四书也是容不得人的,何必让他们陪朕一起上路。&rdo;程聪心下一震,已知朱允文是萌生了死志,不禁上前一步道&ldo;陛下!您也走吧!此时正好城中大乱,陛下可逃往其他藩王处……&rdo;朱允炆微笑地举手制止了程聪的话,淡淡道&ldo;一只羊羔,无论在哪里都是狼的猎物。从一只狼口中逃到另一只狼的嘴里,又有何区别呢?&rdo;他不等程聪再劝,便继续问道&ldo;明哲,你说我是不是根本不适合当皇帝?&rdo;程聪闻言一怔,因为朱允炆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连朕这个自称都舍弃了。看着端坐在御案之后,那个笑容中带着脆弱的年轻皇帝,程聪大怮&ldo;陛下。&rdo;&ldo;别说假话哦,我可是能看得出你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的。&rdo;朱允炆似笑非笑地把御案上的折扇拿在了手中,这御书房内能搬走的物事,他都赏了那些侍候的宫女太监们,唯一留在这里的,就只有这把五明扇。程聪正色道&ldo;陛下,微臣永远会对陛下说真话。&rdo;他见朱允炆并不赶他走,反而在和他聊天,心中的恐慌渐渐变为安定,恢复了往日的冷静。他整了整凌乱的朝服,如往日问答一般恭敬进言道&ldo;陛下仁政,建文元年吏部报囚,已减至太祖时期三成。建文二年,诏减苏,松,嘉,湖各地重赋,每亩不过一斗,万民称颂。重新设立六部……&rdo;御书房内,程聪清朗的声音静静回荡着,与外面嘈杂混乱的皇宫就像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世界。朱允炆静静地听着程聪一句句说着他的政绩,在御书房重新恢复宁静后,不由长叹一声道&ldo;太短了……只有四年……&rdo;&ldo;是的,太短了。而且最主要的原因,是太祖确实是给陛下留下一根拔掉刺的荆棘,但他没有想到没有刺保护的荆棘,反而会被人轻易的抢夺去。&rdo;站在这空荡荡的御书房内,程聪把以前不敢说的话,也都说了出来,朱允文曾和他说过那根荆棘的事情,这也让他感触颇多。朱允炆怔怔的看着手中的五明扇,他不用打开,就知道程聪说的是真话。正如他所表明的心迹一样,朱允炆也从未怀疑过他说的话会有半句虚言。包跨他身边的哪些儒臣,都是刚正不阿,直言谏诤,这四年之中,朱允炆竟是一次都未展开过这把五明扇。&ldo;陛下,还有时间,您还是离开吧……&ldo;程聪见朱允炆神情松动,便立刻出言相劝,&rdo;就算……不喜欢当羊羔,也可以不当……&ldo;朱允炆听懂了他的意思,双目中掠过一丝亮光,但很快就泯灭了。他从小就养在深宫之中,很早就被认定是未来的储君,每日学习的是四书五经和治国纲要,不知道自己不当皇帝,还能做什么。程聪却抓住了他的这抹亮光,继续劝说道&rdo;陛下,您和我身形差不多,待会儿你穿我的朝服离开,在西角门有我的仆人等候。&ldo;&ldo;那你呢?&rdo;朱允炆并未回答,而是反问道。我一会儿一把火烧了这座宫殿,自然就不会有人看的到我的脸了。&ldo;程聪说得极为自然,一点都不把生死看在眼内。事实上,他觉得能为面前年轻的皇帝陛下尽忠,是他几时修来的福分。朱允炆轻笑,摇了摇头说&rdo;不,我还有事需要你去做。你且过来。&ldo;说罢把手中的五明扇,缓缓展开。朱棣志得意满的坐在马背上,刻意地拉紧马缰,放慢速度,从那些伏地叩拜拜的官员们前徐徐走过。这种感觉真是该死的好!看着熟悉的应天府都城毫不设防的对他敞开城门,朱棣如不是顾忌自己一向严肃冷硬的形象,真想仰天大笑,大吼一声我终于回来了!哦,不,也许这时候应该换自称,是朕终于回来了!朱棣正在心中暗暗意淫,眼角余光瞥见紧跟着他身后的是他的次子朱高煦,而不是他的长子朱高炽。这次靖难之役,出力最多的就是他的次子朱高煦。在他即将决定与朱允炆划江而治的最后时刻,他的这个二儿子率兵赶到,一鼓作气过了长江。次功颇大,所以朱棣临阵也给了他一个许诺,言他大哥朱高炽多疾,若争得天下,便立他为太子。朱棣自然知道这句话是哄他儿子高兴,不管什么朝代,太子的废立都会动摇国之根本,若日后长子朱高炽无甚大错,这皇位自是要传他的。至于那承诺,自是假话。朱棣这一生说过无数假话,他的母妃出身低微,他对外便声称自己是马皇后所出。在父皇面前都挑他喜欢听的说,对下属许以重诺。对自己儿子说几句假话,自然不会对他造成多大的心理负担。朱棣一边如此冷酷地想着,一边看着紧跟在他身后,因为兴奋激动而涨得满脸通红的次子朱高煦,投以微笑赞许的神情。朱高煦立刻因为这个目光,越发误会了,表情越发激动。朱棣正想与他勉励几句,却听见前方传来一阵骚乱声,他不悦的回过头,却愕然发现远处一阵浓烟冲天而起,正是皇宫的方向。立刻挥鞭赶马,朱棣一路奔驰而去,叫人立即灭火。即使不派人查看,他也知道那定是他那个不成器的侄子朱允炆在自焚。他可不希望这个侄子就这么死了,他还想堂堂正正的从他手中禅位为皇,让他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他四年漫长的靖难之役才会在史书上被评价为正义之战。可是看着已经燃烧起来的滔天火焰,朱棣几乎要咬碎了牙根。皇宫都是木制结构,只要烧起来就很难被扑灭。所有人束手无策,只能静静的看着宏伟壮阔的皇宫付之一炬,没有人说话,都能感觉到这一把火烧尽了旧时代的大明帝国。朱棣派人搜查朱允炆的下落,一无所获,所有的答案都表明朱允炆很有可能正在焚烧的宫殿之中。所有人束手无策,只能静静地看着雄伟壮阔的皇宫付之一炬,没有人说话,都能感觉到这一把火烧尽了旧时代的大明帝国。朱棣派人搜查朱允炆的下落,一无所获,所有的答案都表明朱允炆很有可能正在焚烧的宫殿之中。&ldo;父王!有人说替建文帝传话。&rdo;这一烧就烧了一整天,在夕阳西下火势将灭之时,朱高煦拖着一个人走了过来。他们燕王一派,早就已经不称朱允炆为陛下,只称他为建文帝。朱棣定睛一看,发现是一个穿着六品朝服的年轻男子,略一回忆,他便想起来此人是和朱允炆极为要好的内阁侍读,叫程聪的。此时他一身狼狈,朝服凌乱不堪,想来是在朱高煦带他过来之时,搜查过他身上是否藏有利刃武器。朱棣微眯双目,不怒而威道&ldo;哦?他留下什么话?&rdo;&ldo;燕王殿下,请屏退左右,我接下来说的话最好不要传与第二人口。&rdo;程聪睁开朱高煦的桎梏,神情从容。他低头整了整身上的朝服,认真而且肃穆。朱棣也不怕他这么连小鸡都捏不死的文人会威胁到他,挥退了属下,连不愿离开的朱高煦都遣走了,这才定定的看着他面前镇定自若的年轻人,视线落在他手中的那柄折扇之上,顿时觉得眼熟,认出了是父皇从不离手的折扇。八成又是个献宝以求自保的家伙。朱棣想到之前开门迎接自己,妄想获得拥立之功的王侯官员们,目光不禁带了几分轻视,漫不经心道&ldo;说吧。&rdo;程聪并未在意朱棣的神情,而是平静地把手中五明扇的来历与分辨真话假话的神奇能力全盘托出。朱棣脸色数变,他这才得知为何父皇至死都不喜欢他,原来问题出在这把五明扇之上!怪不得大哥朱标那么老实,从不说谎,定是知晓了这五明扇的秘密,她还以为他是天性如此呢!他也是上位者,自然知晓这把五明扇对他的意义有多重要。至此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畅快之意,哈哈大笑道&ldo;明哲此功甚重,想要什么?待朕正式登基,定会重重奖赏于卿!&rdo;边说边毫不客气的把这把五明扇从程聪的手中拿了过来,心中却想着如此重要的秘密,自然不能让第二个人知道,必然要找个机会让眼前这个年轻人彻底闭嘴的好。只有死人,才能真正保守秘密。此时,不远处宫殿的火势已经烧得差不多了,有侍卫来报,说在火场里发现了具尸体,已经辨认不出来是否是建文帝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