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2节(第1页)

“也是,秉安向来思虑周全,归宗之事交给他去办,老夫也安心。”

嘭!一个雷砸在屋里所有侯府子孙的头上,他们惊得一时间都忘了尊卑,直勾勾的望着老侯爷。

“爹,这恐怕不妥吧,安儿年幼……”三爷都没这个资格在宗族事务上妄言,哪敢让幼子接下这个大摊子,他们又不是嫡长房。

“有志不在年高,河北的分家是秉安一手整合的,宗器族谱也是秉安拿到手的,换成你们,哪一个有这等本事!”

老侯爷连个眼角缝都不愿给三子留,一点男儿气魄都没有,早些年怎没见他这么压着秉宰啊,事事不出头,还拿自己当不当侯府的子孙了,不孝的混账东西!

“小十还要准备乡试呢,过多在这些俗务上分心不好,要不,让秉宣去吧,他是咱们府上的嫡长孙,归宗这么重大的事情合该让他掌舵才对。”

四爷刚才接了三爷的暗示,心里也清楚他这位兄长的苦衷,他倒是觉得小十能干不是错,秉宣以前也不是容不下的人,但瞧着世子突变的脸色,他还是憋住了自己的白眼,硬着头皮劝了自家老子几句,反正他老人家向来听不进去自己的屁话,估计说啥都没关系。

世子倒是觉得这混不吝的老四难得说了番有道理的话,正准备朝老爷子委婉的劝诫几句呢,耳边就听见几声饱含嘲讽意味的呵笑。

“老二,你笑什么?”

“我笑某些人脸皮厚,尽想着捡现成的,河北能有现在这局面,全靠小十那孩子运筹帷幄,秉宣在里面可是什么力都没出,仅凭一个嫡长孙的名头就想把秉安忙活许久的果子给摘了,可真好意思张这个嘴。”

“你……,我与三弟同出一脉,他之子孙便是我之子孙,秉安在河北有大功等他回来自然该重赏,这点我绝不会漠视,但族有族法家有家规,一切还是得按照规矩来,真要是让秉安主持归宗,那外人会对咱们侯府有什么看法,长幼尊卑,老二你不懂吗?”

“说的是真好听,究其实质不还是想抢秉安的功劳。大哥,秉宣不是没有机会,当初分家之事老爷子当着众人的面问过他,是他自己给否了,现在你却想让秉宣到河北去,就没问他有没有这个脸。

还有,老三好脾气不代表秉安那个孩子好脾气,这么多年,你见谁动过他的东西还能安然无恙。一家人也要有一家人的限度,你可别太过分了!”

小十那孩子可不讲什么礼仪尊卑,那手可黑着呢,黎太傅享誉朝野多少年,临到老就因为说了邵雍几句坏话,被他设计的名声官途尽毁,到现在还没喘过气来。

还有苏家父子和河北的那些倒霉蛋,哪个在他手里讨到好了?世子真是太过天真了,到现在还觉得只要他摆出长房的派头来,其他人就要退避三舍,也不看看对象是谁。

赵二爷再次轻蔑的呵笑两声,世子要是敢当着秉安的面用刚才的语气再对老三说一遍长幼有序,他的好日子估计就过到头了。

自从苏州之行后,五少爷便愈发亲近赵秉安,这次原本打算陪着一同回河北应试,但不巧要去大理寺入职,才生生错过了。二房之中三少爷原就是赵秉安手上的傀儡,这些年也没受亏待,该有的指点从不吝啬,相较于跟着大少爷还要被自家嫡亲兄长打压,三少爷其实更愿意为三房驱使,最起码到手的利益不打折扣。

二房三子投二,再加上赵二爷原就有意栽培赵秉安为自己的继承人,所以自然立场上会无限制的偏向三房。

而且,赵二爷的心思也有阴暗的一面,表面上看他现在与长房的矛盾日深,但其实他每次出口都是站在小十的立场上发声,所以在世子心里,这些账最终都会算在老三头上,以他那狭隘的心胸,嫡支两房早晚有翻脸的那一天。想来到时候秉安会为他了却多年心愿的……

世子被最后一句噎住了,他还真不敢试,小十不是小六,那孩子心狠手黑,对他这个大伯顶多算是以礼相待,要是撕破脸,他说不定真会报复。

可事关宗族,想想长房的名分,世子还是不甘心,他决定让父亲出面摆平这件事,就不信老三父子还敢不听话。

可惜,世子一转脸看见的却是老侯爷面无表情的神色,他心里咯噔一下,然后顺着老爷子的视线看去,却发现长子脸色微红,正对三弟露出一副羞愧的表情。世子一口老血憋在心口,真想上去骂一句不孝子。

“归宗之事就交给秉安去办吧,这件事在河北不宜大肆宣扬,开了祖祠祭告一下就行了。侯府大办也只是为了堵住京中悠悠众口,这场倒是关键,就交由世子去操持。”老侯爷一锤定音,抛下这个决断就转身离去,对于自己养出来的几个蠢货,他现在多看一眼都觉得心烦,平白毁了心情,还不若抱着族谱回去好好乐一乐。

接下来几日,朝堂上气氛陡然转变,苏次辅一系就河北官场的动荡与都察院展开了战况激烈的口水战。御史台两位佥都御史胆子也够大,直喷年处仁一伙结党营私,污蔑忠良,话里话外无不映射内阁里的苏袛铭。

在关键时刻,河北巡察御史更是一封奏折将这件案子的始末证物皆呈了上来,结果武勋一脉不少人马也下了场,哭诉粮草供应不济,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却食不裹腹,简直是打肿了乾封帝的脸。

他老人家当朝甩袖而去,临走时看向苏次辅的眼神那叫一个冰冷刺骨。

沈炳文也没想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在河北的布局还没展开呢,赵家那小子就直接把苏老头推坑里了,他这“外孙”真是好本事啊。

大殿中,通政使文濂把自己往下朝的人群里掩了掩,他决定待会就回通政司交接,明日就出发去河北。赵家那小子自己是折腾爽了,可把他给害惨了。就这一会儿功夫,已经有好几位苏阁老的学生约他喝茶了,再在京中待下去,还不知道他们有什么招呢。

关键赵秉安又不是其他人,那是东宫心腹,他就是想黜也不敢黜啊!

惹不起咱躲得起,文濂就不信等他到了河北这些人还能追过去不成。

第147章

文濂有心逃离混乱的朝局,所以手脚利落的很,第二日早朝之前就摆出学政的车架,急吼吼的出了京。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