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8节(第1页)

每间号房外头悬着一展宫灯,里面早早就点上了蜡烛。赵秉安摊开发到手上的四大页试题,并不急着下笔。

《四书》义三道,《五经》义四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大朔早就不是开国时的大朔了,那时候秀才能坐衙,举人能进朝。现在呢,河北这临近疆界的边省尚能出万名秀才,那五湖四海内的读书人得有多少,不拔高科举的难度,恐怕筛不出真正有才华的人才了。

七道释义,扫过一眼,除了个别有些偏以外都还在正常范围内。别看这数目不多,但科场中释题要按照特定的格式来,这七道题目回忆加编辑,手快的话也要天半的功夫,这还是建立在不需要打草稿,一挥而就的情况下,现实中能做到这点的非常少。

既要想着答案的内容,又要注意避讳的字眼,在那狭隘的空间内还要小心翼翼的注意不能污了卷面,这没个好心态真是应不了试。

三日考期已去其一,赵秉安先在心里安排好了时间,便开始秉烛答题。

他今日食了两餐糕点,又午憩了一小会儿,这时精神正饱满。

唰唰唰,不到两个时辰他就答完了一页题,此时也快要响起子时的更鼓了。

按捺住继续下去的渴望,赵秉安按计划的时间停笔,随后洗漱入睡。

别看现在已到深夜,考场里挑灯夜战的比比皆是,赵秉安算是睡得早的那一批了。

孟薛涛瞧着裹在兽皮里睡得香甜的小子,眼角止不住的斜。

随手抽开他卷筒里的考题,看了看他答完的首页,便面色平静的回了高台。

还行,功底够扎实,好歹没砸了他师傅的招牌。

第157章乡试(三)迟来的杀机

赵秉安一早醒来,还没来得及净面就被昨夜抓到的作弊人数给惊着了,整整两排啊。粗略数了数,怎么也得有十好几个,再加上昨日那些,这违禁的数目都快赶上京城科考大年了,要知道,河北这边才只考了一夜而已。

河北官场的诸位大人倒是对这件事视若平常,每逢科考都要来这么一遭,也算是给官府省了一批禄米。

被军士抓包的多是上了年纪的老秀才,他们一次次的赶考早就把心态给磨没了。没有名师指点,一部四书五经自己砸磨二三十年,无外乎一种结果,那就是将自己逼疯了去。

科场舞弊是大罪,远比在门口被查出来严重,眼前这批人不仅自身性命难保,而且还会牵累家中老小。最轻是赎款,最重是连坐。

而就赵秉安所知,河北境内对付这种事一向是简单粗暴——充入军户,发往边界戍土。

瞧着那些人涕泪横流的求饶,赵秉安只是摇头叹息了一番,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一场考试外面的军士只会配发三根蜡烛,赵秉安昨夜燃了小半截,所以剩的很多。他收拾好内务之后也没急着答题,而是在号房内好生活动了一番筋骨,将身处考场的压抑抒发了不少。

乡试考官只查舞弊,对于考生在号房里的其他举动,他们一概是不过问的。

卯时将过,考场里的大部分考生都醒了,一时间,生火烹食的不计其数。

赵秉安撒了些府上炒的甜米,煮了一锅粥凑合。用完之后,便开始继续答题。这一场的题量不小,不抓紧时间,很可能出现鸣鼓之后卷子答不完的情况,那可就糟了。要知道这第一场考试可是最重要的。

士林中传言,试官往往都是“止阅前场,又止阅书义”,意思是说如果第一场所写的三篇《四书》义得到试官的赏识,就可以中试,成为举人了。

当然这传言真真假假无从知晓,但也因为从没人跳出来证明过,所以大家也就存了几分忌讳,要是真的怎么办,涉及到功名这么重要的事情,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好。

在狭小的号房里,赵秉安挥笔疾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只这一题的释义便不止三百字,但卷面格式有限,考生们的发挥空间都被限制死了,赵秉安没有死板的把答案塞进模板里,而是灵活的按文路走,活通文意,做出了一篇精彩的小论文。

待他罢笔,时间已溜走了一个多时辰。此时,赵秉安已经完成了一道《论语》,一道《大学》,四书里便只剩一道《中庸》了。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解中庸最费气力,因为它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想答得出彩,就不仅要解出原文的道理还要深入挖掘,掏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句话,解出本意及格,言之有新物加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